四天內完成种植萬二块珊瑚碎片壯舉
敦慕斯塔法公园創海洋保育全新纪录
出版日期: Monday, May 19, 2025
文本大小:
(古達十九日訊)超過500人四天內在古達成功种植12,000株珊瑚碎片壯舉,創下同类规模中最大的海洋保育全新纪录,荣获《马来西亚纪录大全》的官方认证。
马来西亚纪录大全今日在古達敦慕斯塔法公园成立九周年庆典期间,正式验证并认可了这一成就。
廣告_300_x_250_px_(1).gif)
沙巴旅游、文化及环境部长拿督斯里劉靜芝親臨見證,沙巴公园總監麥拉林拉津也在場。
多个机构、当地社区和志愿者于5月5日至5月18日期间,在古達敦慕斯塔法公园内靠近卡兰布尼安岛(Pulau Kalampunian)附近的燈火樓海底聯手种植珊瑚碎片。
参与者包括认证潜水员、非潜水员、来自塔焦劳勿村(Kg Tajau Laut)和燈火樓的当地社区成员、學生、志願者以及包括旅游业者在内的各方利益相关者。
劉靜芝表示,仅用四天时间,便成功种植超过12,000块珊瑚碎片,参与人数超过500人。
她說,12,000个珊瑚碎片的数字体现了大家的决心与团结,而所展现出的团结精神,是此次活动成功的真正支柱。
她說:"这正是我们希望培育的‘团结为海洋’精神。”
她说,这使得此次活动成为我国有史以来最具包容性和影响力的海洋保护行动之一。
她表示:“祝贺沙巴公园總監麥拉林拉津博士及其团队,以及所有合作伙伴和执行机构,正是他们将这一愿景变为现实。”
她补充:“对于本地社区——你们是真正的海洋守护者。这次合作加强了一个包容且高效的保护网络。”
劉靜芝强调,参与者展现出的团结精神,是此次活动真正成功的关键。
部長肯定了Tajau Laut、Marang Parang、Bavang Jamal以及邦基岛等村落在保护工作中发挥的重要作用,涵盖联合监测、珊瑚礁修复以及以社区为基础的生态旅游。
她說:“该项目的大部分經費来自各方的企业社会责任(CSR)捐助,包括私营部门和非政府组织,这充分体现了各界对沙巴海洋保护工作的信心,也证明了公私部门合作能够成功推动可持续的环境修复倡议。”
她表示:“我希望这项倡议不仅仅停留在象征性的活动上,而是能够落实行动计划,比如科学监测、社区教育和定期报告,使其成为国家乃至全球的参考典范。”
部長指出,此项目不仅有助于落实沙巴、国家及全球的生物多样性政策,也支持了可持续发展目标(SDG)的实现,這包括SDG 13:应对气候变化;SDG 14:保护和可持续利用海洋资源;以及SDG 17:促进可持续发展伙伴关系。”
她說:“此外,该项目还彰显了我国对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昆明-蒙特利尔框架(Kunming-Montreal Framework)的承诺,特别是‘30×30’保护原则。”
劉靜芝表示,这些成就得益于以科学为基础的保护工作,包括海洋生物监测和珊瑚修复技术,凸显了科学数据在决策和管理效果评估中的重要性。
她说:“保护如此广阔的区域绝非易事。敦穆斯塔法公园的设立是基于多年的科学研究,包括生物多样性绘图、关键栖息地分析及数据驱动的区域划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