燈火樓海域珊瑚碎片種植活動
全速朝大馬記錄大全目標邁進
出版日期: Saturday, May 17, 2025
文本大小:
(亞庇十七日訊)我國最大規模珊瑚碎片種植活動,刻正於古達的敦馬士達化公園內的燈火樓海域範圍展開,全速朝著登上《馬來西亞記錄大全》的目標邁進。
這項龐大的行動包括將1萬2,000塊珊瑚碎片綁在1,000個金屬框架上,並運送及安裝至距離婆羅洲最北端的澄火樓約兩公里、靠近加南布尼安島的一處海域。
廣告_300_x_250_px_(1).gif)
約有60名潛水員及250名非潛水員參與這次珊瑚種植計劃,並動用了五艘捷艇,將珊瑚框架從陸地的綁珊瑚地點運送至海中部署地點。
明日(星期日),來自來西亞紀錄大全的三位潛水員,將與發起此項目之沙巴公園的潛水員一同檢查並認證在敦馬公園海底的指定珊瑚種植地點。而在星期一(5月19日),沙巴公園將於古達的啟動儀式中,從馬來西亞記錄大全代表手中接過認證證書。
沙巴旅遊、文化與環境部長拿督斯里劉靜芝預計將於5月19日(星期一),在古達敦馬士達化大禮堂主持活動開幕儀式,主題為「團結保護海洋」,以慶祝敦馬士達化公園成立九週年。
她表示:「恭賀沙巴公園總監與團隊,實施這項重大的珊瑚復育計畫。我為敦馬士達化公園能夠締造馬來西亞史上最大規模珊瑚碎片種植活動的紀錄感到驕傲。這也將成為古達潛力無限的旅遊產品之一,而當地以風景如畫的燈火樓而聞名。」
沙巴公園信托局總監馬拉林拉京於週五率團拜會拿督斯里劉靜芝劉時,向她簡報了此次種植行動。
他說:「此項計畫的主要目的是修復古達敦馬士達化公園指定區域受損的珊瑚礁,並讓當地社區參與保護海洋生態系統的行動。」
馬拉林,這項具雄心的海洋復育計畫為期兩週,動員了數百名參與者,包括合格潛水員、非潛水者、在地社區及各界相關單位。
他繼稱,沙巴公園採用「輔助珊瑚礁復原系統」來實施這項計畫。系統包含九個步驟:珊瑚棲地評估、建造框架、收集珊瑚、珊瑚碎片化、將珊瑚碎片綁至框架、運送框架至海域、安裝框架於海床、將框架排列成蜂巢狀網絡,以及後續的維護與監測。
在部署現場,共有12位自由潛水員負責將框架從海面送至海底;8位建設潛水員負責將框架穩固安裝在敦馬士抡公園海床指定位置;30位支援潛水員協助安裝作業,確保珊瑚種植活動順利進行;另有4位救援潛水員保障全體潛水人員的安全。
陪同拜會的還有沙巴公園高級首席助理主任法茲魯拉里扎利、首席助理主任阿克莫哈末·羅茲蘭、助理主任諾哈斯蘭·阿丁以及敦馬公園官員艾薇克萊爾愛德華。
活動時間表:
5月5日至12日:於古達的達召拉勿村製作三層防鏽、樹脂和沙的珊瑚框架。
5月13日:開始從敦馬公園採集逾20種珊瑚(僅取各珊瑚群體10巴仙,符合保育規範),持續至5月14日。
5月13日至14日:將珊瑚框架從達召拉勿村運送至婆羅洲之尖。
5月15日至18日:進行珊瑚碎片製作及綁定作業(每框綁12片,共12,000片),地點為燈火樓海灘。隨後將框架運送至海中部署地點,成功安裝於加南布尼安島附近。
5月16日:共723個珊瑚框架已成功部署至加南布尼安島附近的安裝地點,目標總數為1,000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