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西馬管制法令不一致 / 沙走私海龜蛋活動猖獗
出版日期: Saturday, September 16, 2017
文本大小:
【亞庇十五日訊】馬來西亞世界自然基金會認為,我國法律在管制海龜蛋買賣及食用的不一致,是造成沙巴海龜蛋走私及貿易活動持續猖獗的主要原因。海龜保育官哈吉哈力夫阿都哈密表示,這個問題必須從速解決,因為目前只有沙巴及砂拉越有立法,把海龜列為全面保育類生物,可是西馬卻沒有足夠的保護條例,因此在西馬食用海龜蛋並不屬於犯法行為。他在最近一項海事環保安全工作營上發表演說時指出,西馬的海龜蛋需求量持續高倨不下,沙巴當局經常在機場查獲大批一箱箱寄往西馬的海龜蛋,大部份海龜蛋也是從鄰國,尤其是菲律賓,走私到沙巴,再經由沙巴轉運到汶萊丶加里曼丹丶砂拉越及西馬各州。不僅如此,沙巴也經常發生海龜蛋盜取行為,也有不少外國漁船,尤其是來自越南及中國海南的漁船,入侵沙巴海域捕捉海龜取肉牟利。哈吉表示,在過去,漁民會把捕捉到的海龜,付錢給本地人進行宰殺來取肉,可是現在他們會把捕獲帶到偏僻的小島,自行把海龜宰殺分切後,再把海龜肉搬上漁船運走。他說:"由於海龜的肉和龜甲在國外有價有市,濫殺海龜的現象一直存在著,而且大部份盜捕海龜的漁船,會把海龜肉和龜甲帶到海南島加工後,再運到中國內地。"據知,盜捕海龜的越南漁船,也會與中國漁船進行海龜交易。哈吉指出,海南島是中國一個主要的海龜貿易基地,龜甲通常是出口到市場龐大的日本,因為日本是全世界最大的玳瑁殼消費者,很不幸的是,沙巴的海龜,已成為滿足市場需求的〈貨源〉。沙巴曾經在2007年成為全世界的目光焦點,因為兩艘闖入沙巴海域的中國拖網船被截查,船上發現將近300具海龜屍體。自此之後,盜捕海龜事件的發生率似乎有在減少,直到去年當局搜查沙巴海域的漁船,發現30多具海龜屍體,海龜保育問題再度引起關注。本地某些社群因為一再利用宰殺海龜的生意來賺快錢,而遭到國內外環保份子抨擊,據知,相信是大型集團成員的外國盜捕者,早已經設定完整裝備,更有系統地執行他們盜捕海龜的運作。沙巴在2015年成立一支特工隊,以遏制海龜盜捕活動;由沙巴野生動物部率領的這支部隊,正在向海龜盜捕及走私黑區,展開策略性的聯合巡邏活動,部隊成員包括有大馬海事執法機構丶漁業部丶警方丶海軍及世界自然基金會。如今的經濟發展,受蓬勃起飛的旅遊業所帶動的沙巴,一直以來都廣泛在突顯海龜的生態,來作為吸引遊客到訪的廣告標誌。